“越陳越香”是普洱茶的核心價值,這是我們反復強調的。而這些年,在普洱茶的消費者中, 對這個理念也已經(jīng)形成了共識,盡管在如何實現(xiàn)越陳越香的路徑上,仍有一些爭議,但是,“越陳越香”這個終極目標卻已經(jīng)深入人心了。
在普洱茶的消費者面前,總擺著兩個需求”:一個是消費品飲的需求,一個是存茶,或者說是收藏投資的需求, 這兩個需求相互關聯(lián),但偶爾也會有一定的沖突,比如,能夠滿足當下品飲需求的情況下,未必能滿足存茶的需求,也就是本刊曾經(jīng)呼吁過的:“不是所有普洱茶都能 越陳越香”。
我們相信,消費者需要的普洱茶, 一定是能夠越陳越香,或者已經(jīng)走上越陳越香的道路上的茶。因此,在如何實現(xiàn)越陳越香的路徑上,很多普洱茶行業(yè)的從業(yè)者、 愛好者、專家等,都在自己的領域范圍和經(jīng)驗基礎上展開了各種形式的研究,產生了一些階段性的成果。雖然有些有交集, 有些卻有分歧,但只要目標是一樣的,未必不能殊途同歸;而就算分道揚鑣,也可 以為后人提供試錯的經(jīng)驗。人類歷史不就是在這樣的否定之否定中不斷前行的嗎?
越陳越香,要最大限度地保持茶葉里的微生物和酶的種類、數(shù)量,以及它的營養(yǎng)源。
每年春茶季去易武,總會去拜訪一下常住田壩村的何作如先生。10年前,何先生賣掉了自己經(jīng)營大半生的企業(yè),選擇旅居在古六大茶山的中心:易武。他在茶園邊,用茶農的地修建了一幢頗具法式建筑風格的房子,裝修也非常有品位,成為田壩村的標志性建筑。
茶農住二樓,他住樓上,一樓是茶室和餐廳,他和茶農一起喝茶、吃飯、打麻將,就像一家人一樣,他還教茶農怎樣過上品質生活。
下午三點,何先生和大家開啟了一天的茶生活,我們到的時候,他正在指導茶師泡茶,泡的是他去年做的“何是普洱”。 只見茶盤上放著幾個碩大的公道杯,茶師從紫砂壺中出了幾泡茶后,待公道杯中的茶湯到大概3/4的時候,便高高舉起公道杯,將茶湯倒入另一個空的公道杯中, 這樣反復來回倒幾次后,方才正式出湯。 才做一年的新茶,已經(jīng)呈現(xiàn)出泛紅的湯色來,何先生要求我們一口喝下一大杯茶,感受茶氣在體內的游走,此時的茶,完全沒有苦澀味,體現(xiàn)出醇和溫潤的感覺。而這樣在公道杯中反復倒茶,何先生解釋為是增加茶湯的氧化程度,讓滋味更醇和。這也是何先生發(fā)明的新茶沖泡法。
何作如是著名的普洱老茶收藏家, 業(yè)內很多人第一次接觸真正的普洱老茶,都來自何作如先生的分享,而他自創(chuàng)的老茶沖泡法,也影響很多至今在茶界有一定影響力的茶人。喝過無數(shù)老茶的何作如先生,從2011年開始,便一直努力尋找普洱茶的傳統(tǒng)工藝,因為他 認為號級茶、印級茶、七子餅茶在越陳越香的路徑上差異很大,甚至是跳躍式的割裂狀態(tài),談不上傳承有序,陳化結果也是形同陌路。在對普洱茶歷史發(fā)挖掘中,他發(fā)現(xiàn)1939年,云南中茶公司成立,云南茶葉進入工業(yè)化時代以后,普洱茶的傳統(tǒng)工藝便已經(jīng)失傳了。
比如,號級茶“云南同慶號”的內飛上,就明確寫著:“本莊向在云南,久歷百年,字號所制普洱,督辦易武正山陽春細嫩白尖,葉色金黃而厚水,味紅濃而芬香,出自天然,今加內票,以明真?zhèn)?。云南同慶老號啟。”其中“葉色金黃而厚水,味紅濃而芬香”,意味著號級茶在剛出品的時候就已經(jīng)是“紅湯”了。那時候還沒有倉儲的概念,普洱茶的后發(fā)酵大多是在茶馬古道的馬背上完成的。
理工科出身的何作如先生,試圖用科學的方法,來解釋并恢復傳統(tǒng)工藝,他通過大量的社會調查,以及與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的專家合作,通過科學的數(shù)據(jù)分析,從微生物的角度來研究普洱茶越陳越香的陳化路徑。他目前得出的結論是:普洱茶要最大限度地保持茶葉里的微生物和酶的種類、數(shù)量,以 及它的營養(yǎng)源,才有利于后發(fā)酵。
茶足飯飽之后,何先生按例去村子里散散步,村民們都認識他,見到每一 個村民他都主動和對方熱情打招呼,他幾乎已經(jīng)將自己融入茶山的日常中。散完步,何先生帶我們參觀了他設在田壩的初制所之一,目前何先生在易武已經(jīng)設立了十幾個合作初制所,全部按照他的方式制茶。
春茶季每到夜幕降臨的時候,是初制所最忙碌的時候,白天采下的茶葉, 經(jīng)過一定時間的攤放走水,就要馬上進行殺青了。而何作如先生的初制所,鮮葉在殺青前,還有一道工序,便是分揀,必須將芽尖(新梢嫩葉)和二梭(老葉和梗)分揀開了,區(qū)別殺青,而在毛茶制成之后再次按一定比 例和季節(jié)拼配、勻堆。
初制過程何先生要求“輕炒適揉”,也就是相對主流普洱茶工藝,殺青時間相對縮短,溫度減低,揉捻程度也減輕。茶葉鍋炒保持葉面溫度在 50~55℃之間,鍋溫大概在240℃~280℃,炒制 時間在8~12分鐘,遵循茶山看天做茶、看茶做茶的原則。這些都是為了最大限度保證茶葉中微生物酶的種類和數(shù)量。
現(xiàn)在普洱茶界都以春茶為貴,有些企業(yè)甚至標榜自己只做春茶,夏茶和秋茶的價格也是遠低于春茶的。但是,何先生在無數(shù)次品飲百年號級茶的時候,都能從茶葉中發(fā)現(xiàn)谷殼,這一定是當年老祖宗在炒茶、曬茶的過程中混入的谷殼,稻谷是秋天收割的,證明茶葉中有秋茶的成分。而經(jīng)過科學檢測發(fā)現(xiàn),即使同一片茶園,不同的季節(jié),茶葉上的微生物和酶的數(shù)量和種類分布也是不一樣的,而三季的拼配,也是為了最大限度保證茶葉中微生物和酶的種類和數(shù)量。
所以,每年的“何是普洱”一般都是冬季才出品,而且遵循號級茶的包裝方式,不使用棉紙包裹, 7片裸餅疊在一起,直接用筍殼包裝,這樣能夠為普洱茶制造一個相對密閉而暢通,不被棉紙阻隔的后發(fā)酵空間。
用這樣方式制成的普洱茶,新茶階段已經(jīng)能出 “紅湯”,而且不苦澀、不刺激腸胃、不影響睡眠,不僅適合現(xiàn)喝,而且存放幾年便能實現(xiàn)快速轉化。 據(jù)說,現(xiàn)在“何是普洱”在高端茶圈中很受追捧,新茶在拍賣會上就能拍到數(shù)萬元一桶。
其實,何作如這樣特立獨行的制茶方法在業(yè)界也有不少爭議,不過他對自己所堅持的東西非常自信,因為他是觸摸過普洱茶天花板的,所以他說他現(xiàn)在也懶得去爭辯了,大有一種“走自己的路,讓別人說去吧”的霸氣。但是,“何是普洱”能否真 的達到號級茶的陳化路徑,也許只能留待時間去檢驗了。
能夠越陳越香的茶,一定是有厚度的茶
2019年,99易昌號誕生20周年,當年生產99易昌號的企業(yè):昌泰茶行(今昌泰茶業(yè)集團)推出了99易昌的復刻版,按照當年的極品、精品、 正品、篆體、宋體的配方,用2019年的原料復刻一套茶。而在同年,云南普 洱茶廠有限公司也出品了一款“九九歸 易”,同樣是作為致敬99易昌號的產品。因為云南普洱茶廠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太俊林先生,是當年99易昌號的定制者,是他提出原料產地要求(易武), 向昌泰茶行定制這一批茶,并大部分賣到了香港。
太俊林回憶道,當年香港茶商習慣了勐海茶廠7542的濃烈,普遍認為99易昌太淡,很不看好??烧l知,經(jīng)過20年的時光雕琢,99易昌已經(jīng)轉化 出獨特而迷人的滋味口感來,成為普洱中期茶中的翹楚,甚至逐步邁進了老茶 行列。太俊林說,從他學茶伊始,便接 觸到了宋聘號,那時宋聘便在他心中埋 下了一道光,那才是普洱茶應該有的樣子,所以,他追尋著宋聘的足跡,從宋聘的故鄉(xiāng)易武開始,以傳統(tǒng)制茶工藝, 制成99易昌號。
從20世紀90年代進入云南省茶葉公司的太俊林,長年接觸香港茶商, 從他接觸普洱茶開始,就知道普洱茶到了香港,都是要經(jīng)過一定時間的倉儲陳化后才會上市銷售的,生茶要從黃綠色的茶湯變成橙紅色,才會有人喝的。所以,他根深蒂固的意識中,可以被消費 的普洱茶必須是經(jīng)過倉儲陳化后,湯色轉紅,茶性由寒轉暖的茶。就在2020年1月19日,“九九歸易”被正式封倉窖藏,宣稱三年后再見。就是要向消費者呈現(xiàn)經(jīng)過專業(yè)窖藏后,越陳越香的普洱茶。
多年的做茶經(jīng)驗,以及對大量的老茶、中期的樣本研究,太俊林得出的結論是:并不是所有的普洱茶都能夠走上“越陳越香”的正道,如果因為原料、工藝、倉儲任何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出了問題,都會人為破壞促成普洱茶微生物發(fā)酵的各種因子,致使普洱茶很可能不能走向“越陳越香”,而是一條“氧化紅變”的“不歸路”,沿著這條路走下去,不管是幾年,還是幾十年,都得不到我們期望中的陳年普洱茶,而僅僅是一種湯色變紅,口味變淡的“過期紅茶”。
如何在萬千茶品中選擇出在未來能夠越陳越香,能夠“上道”的好茶,也是很多普洱茶消費者需要面對的問題,不管是家庭存茶,還是專業(yè)存茶,每一個消費者都不希望在經(jīng)過了長時間的等待與期望之后,自己存的普洱茶最后是令人失望的結果。太俊林的鑒茶標準是把“厚度”放在了第一位,厚度”指向的是茶吐內含物質豐富、工藝正確,在初“厚制階段沒有使用“前發(fā)酵”工藝,消耗掉茶葉后發(fā)酵的底物。也就是我們俗稱的“茶底好”
如何來鑒別普洱茶是否有“厚度”,太俊林介紹,按照香港老茶人的審評方法, 一只200ml 的蓋碗,投一錢茶(約3.75克),泡5分鐘為“一個水”,下一個5分鐘為“二個水”以此類推??床枞~到第幾個水之后出現(xiàn)水味,如果水味出現(xiàn)得越早,就證明茶越薄。假如一款茶泡了三個水,在第四個水、五個水之后,茶味還是蓋過水味,說明這款茶符合“厚”的標準,是一款有陳化潛力,在未來有可能“上道”的茶。但是,是否能夠真正走上越陳越香的正確路徑,還受倉儲環(huán)境和時間的影響。
基于此,太俊林還研制出一套“六維品鑒法” (詳情見本刊2019年9月刊)通過六個維度的感官審評,來判斷一款普洱茶是否已經(jīng)走上了越陳越香的正道,以及他正處在后發(fā)酵歷程的哪個階段。讓消費者能夠用最簡單的方式來判斷一款茶的價值和未來發(fā)展趨勢。對于消費者來說,市場不僅需要提供有陳化價值的普洱茶產品,還需要提供幫助消費者判斷普洱茶陳化價值的簡單方法。
原文刊載《普洱》雜志
2020年6月刊
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刪除